熱點事件_人氣搜尋_熱點新聞_hot news新聞網
熱點事件_人氣搜尋_熱點新聞

熱點事件_人氣搜尋_熱點新聞
拜登今天成為首位站上罷工糾察線的現任美國總統,力挺密西根州汽車勞工提出調薪40%的訴求,說他們收入理應「多更多」。
綜合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民主黨籍的拜登戴著聯合汽車工會(United Auto Workers, UAW)鴨舌帽,拿著大聲公告訴現場紅衣罷工人員說,他們收入「理應比現在多更多」。
拜登表示,汽車業者「表現出奇的好,你們猜怎麼著,你們也應該跟著水漲船高」。他這番話贏得現場高舉標語的工會成員一陣歡呼。
拜登呼籲車廠福特(Ford)、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替我們加把勁」。他接著與工會成員握手,並在被問及員工薪水是否應調漲40%時,簡單答了一個字:「是」。
拜登這一趟雖短暫但有著象徵性意義。隔天,共和黨籍前總統川普同樣將走訪密西根州這個既是傳統美國汽車業核心,也是2024年大選的關鍵戰場。
聯合汽車工會這個月15日開始罷工,鑒於明年大選可能再度看到拜登和川普對決戲碼,這場罷工日益成為政治焦點。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華盛頓郵報(ABC News-Washington Post)24日的民調讓民主黨陣營心涼了一截,因為其顯示拜川若正面交鋒,川普會以52%擊敗拜登的42%。
截至目前,聯合汽車工會仍婉拒支持任何一位2024總統大選參選人,是唯一尚未支持拜登的主要工會。拜登和川普預料都將升高他們在密西根州的拉票力道。
川普團隊顧問米勒(Jason Miller)表示,川普走訪密西根州時將批評拜登的經濟政策和推廣電動車(EV)的激勵措施,並將表示如果當選再當一任總統,他在保障藍領階級上會做得更出色。
共和黨籍的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宣佈,眾議院將對民主黨籍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開展彈劾調查,焦點包括「濫權、妨礙與貪污腐敗指控」。
麥卡錫星期二(9月12日)宣佈此決定時,指責拜登就其家族的商業交易內容撒謊。白宮發言人伊恩·薩姆斯(Ian Sams)反駁稱,共和黨的指控毫無證據,是「最差劣的極端政治」。
共和黨內極右翼黨員近日施壓麥卡錫,要求盡快開展彈劾程序。知名頑固派,佛羅里達州聯邦眾議員馬特·蓋茨(Matt Gaetz)稱,啟動彈劾調查無異於「嬰兒學步」,並重申要逼宮麥卡錫。
BBC梳理拜登所面臨的指控,以及共和黨此刻提出彈劾總統的時機問題。
BBC記者小伯恩德·德布斯曼(Bernd Debusmann Jr)華盛頓報道
美國聯邦眾議院監督委員會(House Oversight Committee)在8月初發出一份備忘錄,宣稱有證據顯示,拜登家族及其業務伙伴從外來源頭收取超過2000萬美元(1.46億元人民幣;6.4億元新台幣;1.57億港元)。這包括中國、哈薩克斯坦、烏克蘭、俄羅斯與羅馬尼亞等國家。
委員會主席,肯塔基州聯邦眾議員詹姆斯·科默(James Comer)曾說——但未出具實質證據——亨特·拜登(Hunter Biden)將其父親——時任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的副總統——當成「品牌」來「兜售」,「從(哈薩克、俄國與烏克蘭的)寡頭財閥中撈取好幾百萬元」。
但科默在8月9日發表的聲明中說:「除了讓人接觸到拜登的人際網絡,包括拜登本人外,(亨特·拜登)似乎沒曾提供過實在的服務。」他還說老拜登曾經在首都華盛頓一家時髦的餐館裏,「跟來自世界各地,有給他兒子錢的寡頭們」聚餐。
然而,委員會取得的三份基於銀行記錄而撰寫的備忘錄,並未能辨別出有任何一筆支付是發予拜登總統的,也未能提供證據,證明他從中直接得益。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8月份發表了對已披露證據的分析報道,指出只有700萬美元被送到拜登家族成員手中——主要是亨特·拜登——餘款則被發予「生意伙伴」。科默和其他共和黨籍議員則暗示整筆2000萬美元均由拜登家族收取。
亨特·拜登一位前生意伙伴德文·阿徹(Devon Archer)曾表示,在十年間,老拜登曾多次與潛在生意伙伴——包括外國國民——在免提電話上通話,「也許有個20次」。
眾議院的共和黨人曾說,這些通話與拜登宣稱不符——拜登曾說從不跟兒子討論商業交易。
阿徹作證稱,這些電話通話只是「閒話家常」,從未觸碰亨特·拜登的生意往來,也「從未討論任何生意往來」。
國會誠信計劃(Congressional Integrity Project)——一個立場傾向民主黨的監察組織——曾發表報告稱,阿徹的供詞「未能提供一絲證據」證明拜登有替兒子處理業務,構成利益衝突。
共和黨人的另一焦點是聯邦調查局(FBI)接獲的一起未經核實的告密,聲稱拜登施壓烏克蘭政府革除一位高級檢察官,以阻止對烏克蘭能源企業布利斯瑪(Burisma)的調查。亨特·拜登是這家公司的董事會成員。這項指控最初出現於2019年,時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首次被彈劾之時。
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查克·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取得FBI一份詳細記載有關指控的文件,並於7月將之公開。據文件所稱,前布利斯瑪首席執行官(CEO;總裁)尼古拉·茲洛切夫斯基(Mykola Zlochevsky)據報曾說,他給亨特·拜登和老拜登支付了500萬美元。
在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司法部耗時八個月調查該宣稱,但最終因「證據不足」而放棄調查。
茲洛切夫斯基後來反駁該宣稱,並稱他從未聯繫老拜登或其職員,拜登在副總統任內也從未協助他或其企業。這是來自民主黨聯邦眾議員傑米·拉斯金(Jamie Raskin)所披露的一份訪談逐字稿。
在阿徹的供詞中,他也稱自己並不知曉有這樣的金錢交易存在過。
眾議院共和黨人還引述兩名美國國稅局(IRS)告密者的供詞,暗示司法部蓄意干預已持續多年,針對亨特·拜登報稅表的調查。
這兩位IRS調查員今年稍早前作證時稱,司法部「故意拖延」,並阻擋調查程序。
眾議院共和黨人曾聲稱,這些證詞足以證明司法部受拜登指使起訴特朗普,同時在調查針對總統兒子的指控時予以寬待。
司法部否認指控;眾議院共和黨人在7月份曾傳召其他證人,他們作證稱,拜登總統與司法部長梅裏克·加蘭(Merrick Garland)均未干預調查。
麥卡錫議長在宣佈啟動彈劾調查時,還提到了拜登幕僚與亨特·拜登團隊之間據稱曾進行的一些通信。
麥卡錫並未提供任何細節,但與眾議院監督委員會的說法相似。委員會曾指控副總統辦公室與亨特·拜登的一名商業搭檔「勾結」,在回答媒體有關布利斯瑪公司貪污腐敗問題的提問上預先協調。
委員會引述了一份拜登家族生意搭檔埃里克·史威林(Eric Schwerin)於2025年12月發予副總統辦公室職員凱特·貝丁菲爾德(Kate Bedingfield)的電郵,當中史威林提供了「白宮該採用來回應媒體查詢亨特·拜登在布利斯瑪公司內角色的引語」。
據委員會所稱,貝丁菲爾德女士答覆,拜登副總統「批准了這樣做」。
白宮發言人薩姆斯稱,有關布利斯瑪公司的指控是屬於「費時數月浪費時間與納稅人資源,一場毫無證據的徒勞之舉」的一部分。
BBC駐北美記者安東尼·澤克爾(Anthony Zurcher)
經過數個星期或明或暗的提示後,麥卡錫這位加利福尼亞州的共和黨人冒險地拿出一份媒體聲明,宣稱有「針對拜登總統操守」的「嚴重且可靠的指控」,且經過「通盤考慮」之後,認為有必要加以調查。
要把總統——或者是其他高層行政或司法官員——趕下台,聯邦眾議院彈劾是官方程序的第一步。這需要獲得議事堂在席議員的簡單多數表決,通過啟動在聯邦參議院舉行審判,並最終以三分之二多數表決裁定有罪,繼而撤職。
特朗普在任總統時,先後兩次在民主黨控制眾議院期間被彈劾——首先是2019年有關烏克蘭,和2021年有關1月6日國會山莊暴動的彈劾——但兩次都被參議院裁定無罪。
麥卡錫議長說,彈劾調查將賦予眾議院共和黨人「全權為美國大眾搜集一切事實與答案」。傳統上,彈劾調查申領法庭命令時,法院會授予國會委員會更大權力簽發與執行傳票,以獲取文件或傳召證人作證。
今年7月,麥卡錫將之與里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尼克遜)政權相比較,他是1974年國會調查的目標。不過,在國會正式彈劾他之前,他主動辭職。
麥卡錫說:「我們在盯著這個政權像尼克松一樣操控政府,阻止我們獲取所需信息。」
過去這位眾議院議長很不願意支持某些共和黨人在議事堂內提出啟動彈劾聆訊的要求,稱那是言之過早。然而,其黨內右翼人士所施加的壓力正持續增加。面對共和黨在眾議院內只佔些微多數,加上未來幾個星期將要面對表決政府開支法案的連場硬仗,麥卡錫選擇改轅易轍。
但議長這樣做也許還不足以讓保守派批評者滿足。麥卡錫做出宣佈後不久,佛羅里達州聯邦眾議員馬特·蓋茨就在議場上表達其失望之情。
他說:「眾議院的保守派們施壓了幾個星期要求加以行動之後,這只能說是嬰兒學步。我們必須加快步伐。」
要在眾議院彈劾動議上獲得終極成功仍是個莫大問號。共和黨在院內只佔些微多數,黨內一些中間派正謀劃在2024年11月的選舉中勝選連任,而他們已在表達對於推進只會加劇美國政治分歧的這一程序的不安。
拜登的團隊很快便出手抵擋麥卡錫的彈劾案宣佈。白宮發言人薩姆斯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眾議院共和黨人已經把總統查了九個月,一點不當行為的證據都找不出來。」
美國有史以來,只有三位總統遭到彈劾——1868年的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1998年的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和特朗普遭兩度彈劾。沒有任何一位被參議院裁定有罪。
目前共和黨在參議院的多數優勢是51:49,幾乎能確保眾議院任何針對拜登的彈劾案提交到參議院之後,會遭遇相同命運。
新加坡的總統選舉開始投票,全國270多萬註冊選民,將從3名候選人中,選出第九任總統。
3名候選人分別是尚達曼、黃國松、陳欽亮。
投票上午開始,晚上8時結束,隨後開始點票,所有點票工作完成後,選舉官員將根據點票記錄,統計每名候選人所得票數,確定後將宣布候選人得票成績。
抽樣點票將與點票工作同時進行。選舉局預計會在投票結束後的兩個小時左右,公布抽樣點票的結果。
每當美國前總統川普遭到起訴,都能讓他募得大筆競選經費及民調躍升。從今年3月以來的4次例子皆是如此,包括最新一例,他遭到喬治亞州檢方指控試圖推翻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
法新社報導,川普(Donald Trump)的法律麻煩不但沒讓他的形象受損,現在反而帶給他值錢的政治資本。因為在美國,要能勝利入主白宮,得花費數以十億計美元。
現年77歲的川普甚至在喬治亞州檢方正式將他起訴的前一天,於13日對支持者廣發電子郵件,邀請他們用「銀彈」進行反擊。
川普在信中寫道:「(美國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的司法部正試圖要把我關在牢裡一輩子!」他請求「愛國」同胞捐款24至1000美元,讓他能代表共和黨角逐明年總統大選。「我們的共和國正命懸一線,美國現在就需要你。」
川普從最早在紐約州遭到刑事起訴開始,就對支持者發送大量這類內容的簡訊和電郵,且一貫用煽動性言詞加料。
在川普口中,對他的刑事起訴都是「獵巫」,民主黨籍總統拜登則是一位「不正直」的「低劣獨裁統治」領導人,而拜登政府上下正在密謀「消滅他們最主要的對手」。
這套策略至今無往不利。川普3月因為豔星「暴風女丹尼爾斯」(Stormy Daniels)封口費案遭到起訴後,他的競選團隊宣布,在短短24小時內募到逾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2760萬元)。
到了6月,川普因涉嫌在卸任總統時不當處理機密文件,而在佛羅里達州聯邦法院遭到起訴,成為美國首位在任或卸任總統面臨聯邦起訴。當時他的團隊宣稱,消息傳出後收到近700萬美元(約新台幣2億2330萬元)募款。
成千上萬美國民眾會響應川普的捐款號召,顯示這位地產大亨對他的保守派基本盤選民有多大影響力。
例如根據公開的競選捐款資料,60多歲的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退休男子伍德(Jim Wood)自川普第一次被起訴後已捐給他近400美元(約新台幣1萬2800元)。伍德深信川普是被政治迫害,「就算他坐牢,我還是會繼續捐錢給他」。
同樣情況也反映在川普的民調。根據民調資料彙整網站「真清晰政治」(RealClearPolitics.com)的數據,自從川普因封口費案遭到起訴後,他在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競賽中支持率大增了9個百分點。
川普本月稍早便表示:「每次他們對我起訴,我的民調數字就上升。我們需要更多起訴,就能讓這場選舉勝負已定。」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表示,將會要求更換審理他涉及企圖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案件的法官,聲稱不會得到公平審判。
負責案件的聯邦法院法官查特坎,是由時任總統奧巴馬在2014年任命。特朗普在社交平台表示,這名法官不可能對他進行公正審理,律師團隊將提出非常有力的理由,要求撤換法官,同時要求將審訊地點移師到首都華盛頓以外。
美國傳媒報道,查特坎是華盛頓唯一在審理前年國會山莊騷亂相關案件中,對被告判處長於司法部要求刑期的法官。
另外,前副總統彭斯表示,不排除在特朗普被控企圖推翻大選結果的案件中,擔任控方證人,又重申自己當日無權推翻大選結果。
美國前總統川普面臨一起又一起刑事調查,已波及他的政治抱負和自由,但對他而言足堪告慰的是,他的民意支持率始終站在高點,在共和黨2024年總統候選人提名戰中遙遙領先。
川普近期在愛荷華州笑說:「被起訴還更受歡迎的,也只有我了。」
川普目前因兩起刑事案件被起訴,另外還有兩項涉及重罪的調查可能即將有結果,但這完全動搖不了死忠「川粉」對他的支持。
紐約時報與西恩那學院(Siena College)昨天公布一項針對可能在共和黨黨內初選投票的選民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川普狂贏佛羅里達州州長迪尚特(Ron DeSantis)37個百分點。
這個結果一點都不奇怪。根據「真清晰政治網站」(RealClearPolitics)的民調平均值,自川普4個月前因涉嫌偽造商務紀錄在曼哈頓被起訴以來,他的領先幅度就從16個百分點暴增到36個百分點。
今年5月,一起民事審判的陪審團認為他曾在1990年代於紐約性侵專欄作家卡洛爾(E. Jean Carroll);另外,他還因涉嫌不當處理國家安全機密及妨礙調查,被依40項左右的聯邦重罪罪名起訴。
正爭取黨內提名參加總統大選的共和黨籍新澤西州前州長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7月30日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我們8月23日走上辯論台時,領先的那個人將在4個不同的司法管轄區交保在外活動:佛州、華府、喬治亞州和紐約州。」
迪尚特受到的新聞關注不多,或許是他的民意支持率與川普差距愈來愈大的原因之一;而川普的好感度與他第一次被起訴那天完全一樣在39.4%,並沒有降低。
總統初選將在明年1月於愛荷華州起跑,在此之前,情勢仍可能出現變化,但在美國現代總統初選過程中,從未發生過選情大幅翻轉的情況。
分析師告訴法新社,川普的民粹語言對藍領美國人來說一直很有吸引力。
保守的「里程碑法律基金會」(Landmark Legal Foundation)顧問歐尼爾(Michael J. O’Neill)說:「多邊貿易協議、開放邊境、打不完的戰爭和全球化,導致許多辛苦工作的美國人失業,對未來不抱什麼希望…川普讓這群人得以發聲,支持者認為他帶來顛覆,不受制於積習難改的菁英階層,讓每一個美國人都能試著擁有更好的生活。」
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新聞學暨歷史學教授葛林柏格(David Greenberg)說,77歲的川普和他的死忠支持者一向有辦法在面對「共同敵人」時團結起來,甚至包括司法體系,「所以對他們來說,當川普被起訴時,更證明了他們的首領、他們的鬥士,正被他們打從心底不信任的力量迫害。」
美國前副總統彭斯正式宣布參選2024年總統選舉,爭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彭斯在64歲生日當天發布競選片段。他在短片中強調在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領導人,又指美國需要一個能夠喚醒國民善良本性的領導人,而他可以帶領美國重回正軌。
彭斯之後到艾奧瓦州安克尼出席競選活動時,批評他的前上司、即前總統特朗普在2021年1月6日國會騷亂中的角色。彭斯當時拒絕了特朗普對他提出不要確認拜登當選總統的要求。彭斯說,他沒有憲法權力干預選舉結果,特朗普是錯的。彭斯又認為,將自己置於憲法之上或要求他人將他們置於憲法之上的人都不應該成為美國總統。
土耳其最高選舉委員會宣布,爭取連任的埃爾多安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以超過五成二的得票率,擊敗反對派對手科勒齊達奧盧。
埃爾多安感謝選民投票給他,認為結果反映了選民對執政的正義與發展黨,在未來五年管治的信任,他又呼籲民眾放下分歧,為了國家的價值觀和夢想而團結起來。
敗選的反對派候選人科勒齊達奧盧批評這次選舉是歷來最不公平的一次,因為埃爾多安在選舉中獲得所有國家資源,他強調反對派會繼續鬥爭,直至國家實現真正的民主。
多國領導人以及歐盟和北約,都祝賀埃爾多安勝選。其中美國總統拜登就說,作為北約盟國,他期待和埃爾多安在處理雙邊議題和共同面對的全球挑戰方面,繼續合作。
法國舉行官方活動,紀念二戰時期抵抗納粹的領袖穆蘭。
總統馬克龍專程前往里昂,參加這名被視為英雄的相關紀念活動。馬克龍對穆蘭予以高度評價,指他對勝利屬於法國抱有信念。馬克龍又向法國抵抗運動者致敬,並前往里昂蒙托盧克監獄紀念館參觀,這座監獄曾經關押過穆蘭。 法國官方指,穆蘭推動各派別團結在戴高樂將軍周圍,令戴高樂成為抵抗運動關鍵人物,使法國與英國合作取得二戰最終勝利。
穆蘭1943年6月在里昂附近遭德軍拘捕,隨後被關押。穆蘭在獄中無屆服於納粹德軍,一個月後犧牲,年僅44歲。二戰後,骨灰被安放於巴黎先賢祠。